SERVICE

服务支持

应急措施

19.1  总则

19.1.1  基本要求

为了防止和减少专用车安全事故的发生,建立紧急情况下的快速、有效地组织事故抢险,救援和应急机制,保证企业及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减少事故的影响和损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务院关于特别重大事故程序的规定》等法规的要求制定本预案。

19.1.2  遵循原则

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统一的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相互协助,加强合作的原则。

专用车生产产品企业如发现产品存在影响安全、环保、节能等严重问题,应当立即停止生产和销售、限期整改,并及时向工业和信息化部、产品使用地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报告。

19.1.3  适用范围及预案管理

本预案适用于本厂发生的满足预案启动标准的专用车安全事故,由本厂负责制定,修改,更新。

19.2  事故的分级与故障类别

19.2.1  安全事故级别

按照事故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安全事故分为四级。

(1) IV级(四级,一般工业安全事故)。指重伤1~2人,无人员伤亡,或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5万元以下的事故。

(2) III级(三级,较大工业安全事故)指重伤3人以上,5人以下,无人员伤亡或直接经济损失20万元以下的事故。

(3)II级(二级,重大工业安全事故)指重伤5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1~2人或直接经济损失2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事故。

(4) I级(一级,特大工业安全事故)指重伤10人以上,死亡3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50万元以上的事故。

 

19.2.2  专用车故障等级

般故障:维修人员到达现场后,对指示灯异常、显示屏异常等轻微故障保证1小时内解决。对插接松动、保险熔断、底盘件松动、仪表不准等一般故障保证在4小时内解决。

较严重故障:对上装作业异响,上装部分失电、作业功能异常等较大故障保证在10小时内解决。

严重故障:对作业中突然断电、部分零部件失效、作业异常等严重故障或特殊损坏,在24小时内提供明确的解决方案并尽快解决。

危险故障:无法作业、车辆着火、倾翻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第一时间与客户对接应急处理,上报公司应急处理小组,做好信息及时上报与处理跟进。

19.3  组织机构及职责

公司成立应急指挥小组。应急指挥小组是在专用车辆突发事故或事件发生后(专用车辆严重故障或危险故障),负责该类事件的处置与决策。指挥由总经理担任,负责组织、协调、指挥公司各有关职能部门人员,积极响应行动,下达应急处置任务。公司应急指挥小组组长应加强与现场处理人员的沟通,及时报告有关情况和信息。领导小组职责:

(1)负责应急预案的启动,决策和指挥。

(2)组织制订事故应急预案演习计划,并定期组织演习、评估和修改完善。

(3)负责应急预案体系的建设和运转。

(4)通报和向上级机关报告事故的发生,处置及处理的进度情况。

(5)协调与公司及外部应急力量,相关政府部门等的关系。

19.3.1  应急指挥小组组长

应急指挥小组组长(公司任命):负责市场专用车辆事故的应急处理总协调,批准现场处置方案,上报公司事故处理进度以及后续的处置结果。负责日常应急预案的演练

19.3.2  质量管理处

1)负责事故处置前对相关人员的召集,配合组长与各部门信息沟通,事故处置后与工信部及时信息上报等。

2)负责根据售后反馈的信息进行跟踪和内外部协调,对可能存在的系统性批量问题进行跟踪、组织分析和跟踪事故的改进效果。

19.3.3  技术中心技术处

1对报送的故障信息进行分析并制定措施,确保故障及时得到对接跟进。

2负责对销售人员、售后相关人员市场应急处置方法进行培训指导。

3负责对售后反馈的信息进行分析,并对处理方案进行技术指导,保证处置办法有效、恰当,必要时配合现场指导,在问题处置后制定改进方案。

19.3.4  销售中心和售后服务

1售后服务处售后人员应掌握专用车辆安全应急预案的处置措施,能够通过电话指导用户应急处置常规问题。

2售后服务处售后人员负责接收用户信息进行初步判定和反馈,准备常用配件配合现场应急处置。

3销售中心提供专用车辆客户准确信息,如客户手机号和住址,同时负责客户手机号变更后的信息收集与公司内部的传递更新。

4售后服务处负责在接收到售后信息反馈后及时对用户做初步指导和安抚,对可能存在问题升级做出防控、处置和反馈,销售中心及时对重大问题处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品牌危机、网络传播等进行监控、处理,维护公司品牌形象。

5销售中心对事故车辆的后续处置如客户赔偿、车辆转移或拉回公司等事项牵头办理。

6负责应急工具箱的准备,至少2套,明确存放地点、工具齐全、定期检查、随用随走

19.3.5  行政事务

负责安排并确认1-2台应急车辆(包括人员)及协调相关应急救援物资,确保随时出发,应急车辆如需临时长途出差,应有备用应急车辆。

如有应急事故,安全办公室主任电话直接委派出门,简化原车辆出门审批手续。

19.3.6  综合管理中心

全面跟踪事故的进展情况,根据问题处理需求,及时安排人员进行法务支持。

各相关部门应遵循“统一指挥、快速反应、各司其职、协同配合”的原则,根据事故级别,启动相应应急预案。

19.3.7  现场处理小组

3.7.1参与现场应急处理人员为公司相关部门抽调的骨干,涉及技术、管理、销售等,应经过技术中心各部门组织的安全施救培训。

3.7.2外出时事故应急组组长任命一名负责人,负责外出事项的总协调,负责信息的收集整理,与公司应急处置组保持信息联系和问题快速汇报处置。

3.7.3现场处理组职责:

①负责控制事故蔓延,抢救受伤人员及财产,设备。

②负责应急处理,参与制订,排险,抢险方案。

③组织抢险人员,落实排险,抢险措施。

④及时向应急指挥小组报告事故处理情况。

⑤参与事故调查。

19.3.8  事故调查小组

事故应急处置组抽调人员或请官方机构专家参与:

1) 事故调查组应进行合理分工,在客观科学的前提下,尽快完成调查工作。

2)事故调查组成员在事故调查过程中,应当恪尽职守,客观公正,实事求是。

3)遵守事故调查组的纪律,保守事故调查的秘密,在事故调查处理工作结束前,不得擅自对外发表意见。

19.4  应急响应与专用车应急处理预案

19.4.1  响应分级

发生IV级及其以下事故由本厂按照本预案的规定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本厂各方面力量迅速进行处置。同时报告集团公司领导。

发生III级及以上事故由本厂按照本预案的规定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本厂各方面力量进行处置的同时,报集团公司应急预案指挥领导小组,请求上级应急救援部门启动相应应急预案,组织各方面力量进行处置。

19.4.2  响应程序

(1) 立即上报。 在维修或生产过程中, 操作人员在发生事故或紧急情况下,应立即向班组长和所属车间,科室负责人进行报告。

(2) 报告内容应包括:

①发生事故的具体地点,位置。

②事故类型。

③有无人员伤亡。

④事故严重程度。

19.4.3  是否启动应急预案

启动事故发生的部门负责人在接报后,应立即组织本部门有关人员进行应急处理,并同时上报厂安全领导小组,由领导小组领导确定是否启动相应的救援预案,及是否上报上级部门。

19.4.4  应急指挥小组通过应急预案系统

通知各应急救援组和有关人员,组成应急现场处理小组,赶赴事故现场,根据事故情况立即采取行动,对事故现场进行救援和控制。按照救援生命优先,救援人员安全优先,防止事故扩展,结合事故的性质、事态的发展确定应急救援措施和步骤,对事故进行救援和控制。

19.4.5  现场处理小组

按照现场指挥的命令和各自的职责范围,分工协作进行抢险救援。 事故规模超过救援能力时,应急小组应立即向集团公司有关单位和临近地区请求支援。并服从上级的统一指挥。

19.4.6  现场救护

1) 止血救护。止血方法通常采用压迫止血,止血带止血,加压包扎止血和加垫屈肢止血等方法。

2) 包扎处理。外伤止血后要立即用急救包,纱布,绷带或毛巾等包扎起来。

3) 固定处理。受伤人员发生骨折需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条件,迅速、及时而准确地给伤员进行临时固定。

4) 烧伤急救。脱去着火衣物,用水浇灌或卧倒打滚等方法熄灭火焰。对创面用清洁的纱布或衣物进行简单包扎。

5) 伤员转运。对受伤人员进行现场经济处理之后,应及时安排伤员转运医院。

19.4.7  故障等级与处置预案

根据发生的事故类别或级别,立即启动相应预案,同时报告上级部门及公司应急指挥小组,成立现场指挥小组,具体负责工作,各部门按照预案规定的职责开展具体行动。

 

19.4.7.1  分为危险故障、严重故障、较严重故障、一般故障


等级

故障形态

人员职责

安全处置方法及内容

危险故障

 

 

启动应急预案

车辆着火

信息接收人执行程序一:

销售经理、售后服务人员、公司明确用户对接人员第一时间与客户对接应急处理

     首先落实着火信息:车主姓名、电话、车辆型号、着火详细地点,或者着火短视频等。

     消防人员到达之前,指导车主应急处置方式:

   1、确保车辆内部人员及时停车撤离,及时拨打119报警电话。

   2、条件允许应整车退电至OFF档,以及断开维修开关(若有)。

   3、劝阻人员远离现场,切勿靠近,及时转移周围物品,减少次生灾害,等待救援。

   4、如有条件灭火,最好用大量水来灭火降温(持续30分钟),确保人与车辆保持10米开外距离。

   5、注意事项:救援佩戴安全防护设备:如绝缘手套、绝缘胶鞋、绝缘外套和防护眼镜等。

     消防人员达到现场,按照消防队要求开展灭火施救。

信息接收人执行程序二:

信息及时上报组长

     组长在5分钟内信息上报公司总经理,同时启动应急预案,由法规认证处电话通知进行车辆安排等事项,做好准备到达事故现场。要求:30分钟内车辆出发。

     到达现场及时与客户、目击人员、或消防队对接基本情况,了解人员伤亡,对事故车辆进行拍照和分析,存留第一现场信息,安抚客户或家属等。

     现场及车辆清理(需穿戴绝缘胶鞋+绝缘手套)

1、将车辆电源退电至off   档;

2、断开低压蓄电池附件3   分钟后进行下一步操作;

3、断开动力维修开关(若有);

4、断开动力电池正负极母线;

5、对动力电池正负极母线插接件及线束端插接件用绝缘胶带进行绝缘密封,防止短路及进入异物;

6、对车辆积水进行清理,拖回修理店做进一步检查。

7、车辆存放期间应观察车辆动力情况,如异常升温需要进行物理降温,防止再次起火、爆炸。

     通过现场分析,上报组长情况,并按指令开展下一步工作(包括:消防队的事故认定、登记损失等)。

严重故障

 

启动应急预案

三级故障:

车辆充电、碰撞、水域短路引起热失控,有起火隐患;

监控负责人执行程序一:

第一时间与客户联系上

负责人第一时间与客户进行联系,说明情况,及时关闭电源,把车辆周围的其他车辆或易燃物快速转移,避免次生灾害。

监控负责人执行程序二:

信息上报主管部长

1、客户沟通完毕,第一时间报主管部长,并根据情况上报安全组组长。

2、情况组长通知法规人证处并打电话相关人员,做好准备到达事故现场。

3、与车主进一步沟通落实情况,热失控没有着火,通知客户不要动车,由公司派人现场处理。

4、着火,执行上述着火应急预案。

绝缘故障:

电池系统异常影响安全;

 

 

监控负责人执行程序一:

第一时间与客户联系上

监控平台负责人第一时间与客户进行联系,说明情况,协助查找故障部位。

监控负责人执行程序二:

信息上报主管部长

1、信息及时上报主管部长以及技术处等人员,形成技术组进行远程指导处置。

2、故障排除后进行原因分析和改进。

3、故障没有解决或进一步扩大,上报安全组长启动现场应急处置办法。

较严重故障

二级故障

售后负责人执行程序:

每天信息上报

加强二级故障的分析和处置,避免二级故障向三级故障跳跃。

质量管理处每天上报监控平台统计情况,个例二级故障及时处置。对于一台车辆多次出现二级故障,或一个部位多台车辆出现二级故障,监控人员应引起重视,及时上报技术处。

技术处及时响应进行分析进行整改。

警告故障

一级故障

按照正常售后服务流程程序执行

公司售后服务管理规定

其他问题

顾客投诉、媒体曝光

信息及时上报安全处置组组长

1、组长上报公司后立即派人与官方机构或媒体对接。

2、非公司指派人员不能与媒体接待交流。

 

 

 

 

 

19.4.7.2  现场其他急救及处置办法


案例

实施措施及注意事项

人员触电

     人员触电:首先确认触电人员身体是否和车载电气设备有接触,如有接触,处置人员应首先戴绝缘手套用绝缘棒进行人和设备的隔离,然后根据情况进行人工呼吸进行施救。并注意如下:

    1、触电者未脱离电源前,救护人员不准直接用手触及伤员;

    2、救护人不得采用金属或其他绝缘性能差的物体作为救护工具;

    3、在拉拽触电者脱离电源的过程中,救护人宜用单手操作,并且救护人身体部位及所穿的鞋不能潮湿,确保安全。

人员烧伤

    除了人员身上衣服有火需要扑打灭火,皮肤烧伤原则等待120救护。

电池漏液

    1、发生少量泄漏时,请远离火源,使用纸或擦机布吸附后置于密闭容器中,或采用焚烧方式处理。操作前佩戴防腐蚀手套。

    2、发生大量泄漏时,可统一收集,按照危险化学品处理,可加入葡萄糖酸钙溶液来处理有毒气体HF。

    3、当人体不慎接触泄露液体时,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10~15 分钟,如果有疼痛感可用2.5%的葡萄糖酸钙软膏涂敷,或用2~2.5%的葡萄糖酸钙溶液浸泡止痛。若无改善或出现不适症状,请立即就医。

注意拖车风险

    发生事故后,应按照说明书约定的拖车方式拖车,避免拖车过程中出现危险故障,引发安全事故。

 

 

19.5  应急结束

19.5.1  事故处置后续工作

事故应急处理结束后,应及时组织开展调查工作,查明事故原因,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情况,查明事故的性质和责任,严格按“四不放过”原则提出事故处理意见及防止类似

事故再次发生的措施和建议,写出总结报告并报有关部门。

事故处置后续工作


工作流程

组织单位

工作内容

备注

事故分析与改进

组长(副组长)

    对事故进行分析,包括:驾驶员人为原因、路况原因、产品自身原因、现场勘查结果、车辆审查等,出具分析报告;

    针对具体原因,提出改进措施,措施包括:同批次产品是否存在缺陷,是否召回,市场车辆改进牵头部门以及完成时间及预防措施等。

成立事故调查组

(可能有官方机构)

确定事故结论

组长(副组长)

   确定属于责任事故或非责任事故进行认定,确定责任方或人员

结果报国家监管部门

质量管理处

   按照国家要求的时间及时上报


与客户对接赔偿事宜

销售中心

   涉及赔偿事宜及时与客户协商,必要时请相关法律机构参与


消除负面影响

综合管理中心

   在着火现场部分群众拍的视频通过新媒体发到网上的及时进行处理

信息化处配合

事故整改有效性评定

质量管理处

1、责任单位列出评定清单,包括:事故分析总结报告、事故排除方法、实施流程、整改措施、变更前后的技术工艺文件、试验报告以及完成结果等;

2、通过问询、查阅技术文件、录音、录像、随机抽查等多种方式进行评定,相关评定结果经过评定人员签字后存档。不符合要求的需要再次改进和评定。

综合管理中心

或官方机构

 

19.5.2  运行安全事故报告

专用车所在的各驻外服务站在接到事故通知后,应及时向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以及海威英达售后服务处报告,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先及时抢救受伤人员,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9.6  工作流程 

 

 

 image.png

 

 

 



 


19.7  具体要求

19.7.1  快速响应

售后人员、销售人员、监控平台负责人等在收到用户或相关人员反馈的车辆问题后,应对问题的严重程度初步划分:

一般售后故障按照公司售后服务流程执行,

危险故障应立即执行应急预案,信息落实准确后立即把相关信息报送公司应急处置组相关成员或组长。

19.7.2  应急预案处置组

立即进行信息沟通形成处置意见,包括安排人员通过电话协调现场事故处置,同时信息上报公司总经理以及安排技术等相关人员赶往现场处理。

19.7.3  市场问题的处置原则

遵照降低损失为主,处理中应注意人员安全、车辆安全、周边设施安全、环境安全,通过咨询、拍照等形式收集相关信息,便于公司内部分析原因。现场出现的其他问题及时上报公司应急处置组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事件进一步扩大。

19.7.4  事故处置报告

市场问题基本情况落实和处置后一周内(事故车辆原则拉回公司),由应急处置组长召集各单位进行专题原因分析,同时落实事故车辆运行数据情况,分析事故前的运行状况,制定改进措施,包括是否对同批次、同型号车辆进行安全排查以及各种隐患和风险进行评估,形成《事故处置报告》经总经理批准后实施。同时按照国家对相关车辆安全事故上报内容和时间要求及时上报相关信息。

19.7.5  涉及对用户的赔偿问题

由销售中心牵头,综合管理中心、质量管理处等配合进行处理,事故处理资料由质量管理处存留相关档案材料。

19.8  应急保障

19.8.1  应急处置组及现场处理组人员电话24小时不能关机,如有变动需向质检处重新备案。

19.8.2  应急工具箱(两套以上),如:

操作工具有:力矩扳手、快速扳手、螺丝刀等;

测试仪表有:万用表;

安全防护有:安全帽等。

19.9  责任考核

在问题处置过程中因消极应对、处置不当、反馈不及时、推卸责任造成影响扩大,对公司品牌形象造成影响的,由综合管理中心进行证据收集后报公司进行通报处理。

19.10  其他

19.10.1  建立、健全并落实突发事件信息收集、传递、处理、报送各个环节的工作制度,完善已有的信息传输渠道,确保信息报送渠道的安全畅通;

19.10.2  事故处理完毕后,相关信息实施集中、统一管理,以确保正确、及时传递;相关部门应及时作出总结,以采取防范控制措施,防止此类事态。

19.10.3  建立必要的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 加强对安全事故、突发危机事件等事前的隐患排查、整改、督办。

19.9.4公司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及通报、整改, 并将对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纳入目标绩效考核之中。